4006-196-100
当前位置:学校首页 > 学校新闻 > 新闻正文

省实IFPAD和省实A Level | 不一样的赛道,同样的精彩——少年A星行的成长之路

在这个教育多元化的时代,相比起沿着高考这条千军万马的“独木桥”继续前行,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将国际课程视为新的教育选择,以寻得更多种升学可能。

然而,这条转型之路同时也伴随着家长与学生们的各种担忧:转轨是否真的能带来更好的未来?新的学习模式会不会更难?国际课程全英文的学习要求又能否顺利适应?

那么今天,我们将分享省实A-Level三位优秀学生的转轨经历,为大家揭开国际课程背后的挑战与机遇,或许能给大家带来启发。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普高学子是如何突破舒适区,在国际课程的多维考验中实现精彩蜕变的吧!

★ 数学AS合分A,预估分A*;进阶数学AS合分A,预估分A*

★ 欧几里得数学竞赛被授予“卓越证书”,成功跻身全球前25%

★ SIC中学生投资挑战赛个人金奖 

★ CNEC经济学素养研习活动(NEC商赛)全国站完赛证书

★ CNEC经济学素养研习活动(NEC商赛)区域站团队优胜奖

★ CEFC剑桥经济学金融挑战赛个人二等奖 

 

转轨经历

作为省实普高的“老生”,选择转轨到省实A-Level似乎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但只有我自己知道,这个决定的背后藏着多少辗转反侧的夜晚。

父母是最早提出转轨想法的人。他们看到国内高考这条“独木桥”竞争异常激烈,压力巨大,希望能为我寻找一条更注重能力全面发展、评价维度更多元的成长路径。A-Level课程灵活的选课机制和全球认可度打动了我们,而选择省实A-Level,更多是出于对学校的信任。严谨的学风和优秀的师资,让我对转轨少了几分忐忑。

普高和国际课程在教学方式、考核标准和学习节奏上的差异,让我在最初的日子里时常感到无所适从。记得刚踏入省实A-Level课堂时,满眼都是陌生的英文术语,连题目都读不懂的挫败感至今仍记忆犹新。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发现这些专业词汇就像老朋友一样,在课本、作业和课堂讨论中反复出现。我开始利用每个课间追着老师请教,把生词记在小本子上反复温习。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我惊觉地发现,那道看似不可逾越的语言障碍,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攻克了。

在课程内容方面,除了经济学这门全新学科需要从零开始学习外,其他科目虽然教学方式有所改变,但知识框架仍与普高内容保持着一定的连贯性。这段学习经历不仅让我学会了用多元视角重新审视熟悉的学科,更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学习不在于机械记忆知识点,而在于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最让我惊喜的是这里的老师们。他们富有经验,课堂上总能将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更让我的校园生活充满了色彩:考试后的美食会、机器人社团的创意比拼等等,都成为了我珍贵的青春记忆。

现在,我正为A-Level大考全力冲刺,我希望通过在省实A-Level的深入学习,进一步明确自己最热爱和擅长的领域,为升学做好准备。

 

★ 数学AS合分A,预估分A*;化学AS合分A,预估分A*;经济学AS合分A,预估分A*

★ 加拿大化学测评(CCC)全球杰出奖、全国银奖

★ 英国物理测评(SPC)全球铜奖

★ 英国物理测评(IPC)全球铜奖

★ 加拿大滑铁卢物理挑战(SIN)全国银奖

★ “向科学致敬”中学校际辩论赛三等奖

 

转轨经历

在公立高中读到高二时,我逐渐意识到传统应试教育和我个人发展目标存在的偏差。虽然我完全认同高考在选拔人才方面的重要价值,但通过持续的自我探索,我愈发清晰地体会到:我的学习模式需要突破“全科均衡”的固有框架,转而花更多时间在数学、化学、物理等我所热爱的优势学科上。这种认知促使我选择转入省实A-Level国际课程体系,其灵活的选课机制让我能够合理分配学习精力。

转轨初期,全英文授课的陌生环境、强调自主探索的学习模式,都一度让我无所适从。不过,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建立起分步突破的策略:先攻克语言关——坚持每日研读教材、积累专业词汇;同时转变学习方式,从被动听讲转为主动发问;最后融入课题研讨,在实践中深化理解。短短三个月时间,我不仅顺利适应了新环境,更在数理化学科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获得了多个学科竞赛的奖项。

最重要的是,省实A-Level为我构建起了一套受益终身的学术能力体系。通过参与国际竞赛,我掌握了严谨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在鼓励批判性思考的学习氛围中,我培养了多维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在这里的学习让我形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让我在没有老师督促时,始终保持着前行的内在动力。除此以外,我还遇见了与我志同道合的伙伴和认真负责的老师们,他们让每堂课都充满了思维碰撞的火花,让每次小组讨论都成为了互相启发的契机。从最初的忐忑不安到如今的从容自信,这段成长历程不仅拓展了我的学术视野,更让我收获了真挚的友谊和难忘的青春记忆。

未来,我希望用4A*的成绩叩开英国或香港名校之门,以热爱的学科为支点,撬动人生无限可能!

 

★ 数学AS合分A,预估分A*

★ 多次担任校级活动主持人

★ 学习标兵,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


转轨经历

选择转轨国际课程绝非一时冲动。我深深认同高考制度的公平价值,但也清醒地认识到其固有的局限性——单一的评价体系和残酷的同质化竞争。因此,经过与家人的反复权衡和慎重考量,我们最终选择了省实A-Level国际课程项目。这个决定不仅基于其官方认证的办学资质,更在于A-Level课程“少而精”的核心优势:通过专注3-4门优势学科的学习,我能有效规避传统高考要求的“全科均衡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压力。

刚转轨时的适应期确实充满挑战。语言作为我转轨后的第一道坎,各学科的专有术语像一堵高墙横亘在我面前。为了翻过这堵墙,我坚持每天背单词、阅读英文书籍、用英文记笔记,强迫自己沉浸在英语的环境中,再加上得益于学校的全英授课环境,很快,这些努力开始见效。英语对我来说不再是令人畏惧的障碍,而成为了探索知识的新窗口。

而比起语言障碍,我认为更难突破的是思维模式的转型。从“老师教-学生记”的被动接受到“提出问题-寻找证据-形成观点”的主动探究,这种转变不亚于一次认知革命。至今难忘第一次接触EPQ科研项目时的情景,各种全新的要求让我一度茫然无措。但在导师循序渐进的指导下,我不仅掌握了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这种能力远比知识本身更为珍贵,它让我学会了质疑表象、探究本质,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清醒的独立思考。

在省实A-Level,最大的惊喜是经济课带给我的认知升级。通过系统的学习,我开始理解世界运行的底层逻辑。从微观的人际关系到宏观的国际格局,经济学为我提供了一把解读世界的钥匙。同时,学校组织的与各大高校的宣讲活动,更让我们提前了解到顶尖学府的具体情况和学术氛围。

未来,我计划申请英国或香港顶尖院校的商科或理学专业,努力成为一个既懂技术、又通商业,并兼具人文情怀的复合型人才。

转轨的真正意义不是逃避竞争,而是找到与个体天赋、热爱和未来同频共振的成长路径。这三位学子的故事都告诉着我们:从公立体系转轨国际课程,挑战的确存在,但只要学生能够获得循序渐进的学术衔接、浸润式的语言环境和个性化的能力培养时,他们不仅能快速适应国际课程,更能将原有在公立体系中积累的学科基础转化为独特的学术优势,最终实现未来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时间:2025-07-24 10:57:38

上一篇: 省实A-Level学生跻身全球前25%,揽获欧几里得数学竞赛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