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196-100
当前位置:学校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正文

全国科学教育盛会开锣!富源学校小学部教师展课堂创新魅力

9月19日,以“探索师生共同课堂新模式,构建中小学科学教育新生态”为主题的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现场交流会在深圳市致理中学隆重召开。我校高度重视此次科学教育领域的盛会,在学校副校长刘炎平、教科所副所长李爱明、教科所李宁主任的带领下,小学部科学教研组教师代表深度融入这场聚焦科学教育创新的交流盛宴,其中小学部科学教师陈家乐更在“生活・实践”实验学校经验分享环节精彩发言,展示了本校丰富的特色实践成果。

9月19日,以“探索师生共同课堂新模式,构建中小学科学教育新生态”为主题的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现场交流会在深圳市致理中学隆重召开。我校高度重视此次科学教育领域的盛会,在学校副校长刘炎平、教科所副所长李爱明、教科所李宁主任的带领下,小学部科学教研组教师代表深度融入这场聚焦科学教育创新的交流盛宴,其中小学部科学教师陈家乐更在“生活・实践”实验学校经验分享环节精彩发言,展示了本校丰富的特色实践成果。

交流会期间,我校参会团队首先跟随活动安排,在深圳市致理中学副校长、科学院院长李强的引导下,实地参观了该校的先进制造实验室、动作捕捉实验室、STEM实验室等高端智能科创空间。当看到致理中学学生自主研发的灭火机器人灵活演示、卡丁车展示科创活力时,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这种“科教联动”的立体化育人生态,与富源学校小学部坚持的“实践育人、科创启智”理念高度契合,实验室里的沉浸式科学探究场景,为学校后续优化科创教学环境提供了直观参考。

在上午的主旨报告与专题发言环节,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洪宇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变革”的分享,以及深圳市致理中学“四维融合”科学教育课程体系的实践介绍,让富源参会团队深受启发。

刘炎平副校长在聆听后指出,周洪宇会长提到的“课前AI辅助备课、课中‘三师课堂’激活活力、课后智能诊断个性化学习”模式,与富源小学部正在推进的科学教育改革方向高度一致,而“四维融合”中的DLPSE教学流程、“知-行-创”评价体系,更是为学校完善科学课程架构提供了可借鉴的框架。

当天下午的“生活・实践”实验学校经验分享环节,成为富源学校小学部展示成果的重要平台。

小学部科学教研组教师陈家乐代表学校登台,以“三师课堂赋能小学科学教学——深圳市富源学校的实践与探索”为题,详细介绍了本校在“三师课堂”中的创新做法:通过“AI导师”提供精准学情分析与个性化学习资源、“学科人师”主导课堂探究与思维引导、“学生小导师”带动同伴互助学习,三者协同构建起“课前预学-课中探究-课后拓展”的闭环教学模式。陈家乐老师还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分享了该模式在《奇妙的电路》《植物生长观察》等科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学生科学探究兴趣提升30%,实践操作能力显著增强。其分享内容因贴近教学实际、可操作性强,引发了现场多地教师代表的共鸣,不少参会者会后与我校教师主动交流,一起探讨“三师课堂”的落地细节。
此次参会,大家深感收获颇丰。教科所副所长李爱明表示,任平教授关于德国MINT课程“超越STEM、注重跨界融合”的解读,为学校科学课程与劳动教育、艺术教育的跨学科整合打开了新思路;教科所李宁主任认为周洪宇会长强调的“处理好人与技术、虚拟与现实的关系”,是学校未来推进智慧科学教育必须坚守的原则。我校参会教师们也纷纷记录心得,计划将交流会中的先进经验转化为校本教研的具体方案,进一步优化“三师课堂”细节,丰富科学实践活动形式。

刘炎平副校长在总结此次参会意义时强调,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现场交流会为学校搭建了“走出去、学进来”的优质平台,陈家乐老师的现场分享既是大会对富源小学部科学教育成果的肯定,更是一种鞭策。

未来,我校将以此次交流会为契机,持续深化科学教育改革,推动“三师课堂”与“生活・实践”教育理念深度融合,为培养具备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学生、助力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富源力量”。

时间:2025-09-28 11:46:52

上一篇: 聚力高质量!深圳富源学校品牌学科组评审工作会顺利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