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京领择校 时间:2024-05-17 15:01:29
一所被誉为上海最老牌的国际学校,
拥有着久负盛名、历经考验的先进办学理念,
以多届毕业生进入藤校、牛剑等名校深造的办学成果享誉教育界。
成立于1996年9月,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在国际教育的长路上铸就了多座丰碑:
2002年9月在高中部开设国际文凭组织课程,实施全英语教学。
2003年5月通过国际文凭组织(IBO)审核,成为IBDP组织成员学校。
2014年成为上海市首批21所可以开设高中国际课程的学校。
......
一、理念为本
培养自驱式成长、面向未来的人才
“T”型人才的培养思路强调了教育广度和深度,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既要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让学生们广泛了解各个领域的知识,又要抓住一点向下延伸,深耕于真正属于自己的专业方向。
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校长万玮先生曾经提出两个重要的人才培养方向,那就是培养自驱式成长、面向未来的人才。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所进行的“平和人物”评选,其重要标准就是“自主、自由、自然、自省和自信”的“五自精神”,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天赋和兴趣所在。
正是在平和这种“平而不庸、和而不同”的校园文化中,在多元的、自由的环境中,学生们能够去看清楚时代的要求,探索知识的广度,进行自我认知,获得精神力量,产生真正的内驱力。
二、博雅教育
平和特色融合课程
独特的课程体系是平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具象体现。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在融合教育上深耕多年,已经表现得相当得心应手。学校致力于结合中西方文化的精华,就此打造出具有平和特色的融合课程。既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知识来源,又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认知自我。
“顶天立地”的课程架构,一体两翼的课程体系
首先,顶天的“语言与文学”和立地的“体育与健康”撑起平和融合课程框架。“语言与文学”为学生的知识技能、兴趣特长和视野境界奠定思想基础,确立了价值导向。“体育与健康”旨在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未来人才所需的关键品质:进取、坚韧、勇气与团队精神。
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一翼,人文社科模块“艺术与审美”和“社会与生活”关注学生文化素养的培育,注重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另一翼——自然科学模块包括“数学与逻辑”和“科学与技术”,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以科学精神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并且,融合课程借助中国传统文化、跨文化理解、跨学科高阶思维、社会情感学习、真实场景、设计思维、生涯规划,平和融合课程通过这七条主线来落地实施,逐步朝着“通才教育”的目标的进发。
IBDP课程的典范
平和的高中部还是上海地区首家能够招收中国大陆学生就读IBDP课程的学校。
IBDP课程由平和学校高中部自行管理、实施和执行,2018年,平和学校顺利通过了第三轮IB五年审核(IB 5-year review)。
高中部在开放、互动、合作的学术环境下提供学术严谨的大学预科课程。其中,10年级提供Pre-DP预备课程,包含了必修课程、校本课程和选修课程,帮助学生更好的衔接之后两年的IBDP正式学习。
在为期两年的IBDP课程中,学校使用7分制和A-E评分系统。IBDP课程包含六个学科组和三门核心课程:
六个学科组提供的课程包括中文语言与文学、中文文学、英语、经济、地理、历史、哲学、物理、化学、环境系统与社会、数学、视觉艺术、戏剧等。
三门核心课程则为知识理论课 — Theory of Knowledge(简称TOK),拓展论文— Extended Essay(简称EE),创造、活动与服务— Creativity, Activity and Service(即CAS)。
知识理论课(TOK)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判断与综合归纳能力,重点讨论知识方法和知识领域,鼓励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反思质疑,防止主观臆断和思想意识上的偏见,增强学生以理性基础进行分析和表达的能力。
拓展论文(EE)
要求学生结合所学课程中的某一知识点进行独立的调研,要能写出4000字的文章。这项要求为学生提供了按自己兴趣写作论文的机会,并使学生熟悉独立研究的方法,锻炼写作技巧。
创造、活动与服务(CAS)
代表创造、行动与服务,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提高艺术修养,进行坚持不懈的锻炼,关心他人,发挥与别人合作的精神。
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的课程体系既发挥了中国基础教育的优势,又汲取西方教育的精华,以人的全面、通才教育为目标持续发展,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的成长路径。
三、家校共建,
打造全方位人才成长环境
平和教育坚信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充分合作才能形成助力共推学生的成长。从教育者出发,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以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在学校为学生保驾护航;同时,平和提倡家校共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1. 教师团队:崇高师德、精湛学术、创新理念、奉献精神
约80%的在职教师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其中12.6%的在职教师拥有博士学位。高中部超过60%的任职老师具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验。任职教师均具有教师资格证且有丰富的国际课程教学经验。
平和学校高中部还专门设有升学指导办公室,其中包含七位全职升学指导老师,从硬性要求和软性技能双重角度针对学生选课、择校、文书写作、活动设计、夏校选择、大学申请、大学入学、职业规划、时间管理、目标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指导。
2. 好教育的根源在家庭
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校长万玮先生以三个观点将家庭教育和学习教育的关系阐释的淋漓尽致:
首先,学校教育由家庭教育来推动。不同家长的理念会对学校教育有不同的期待,对学校教育起到推动作用。
其次,学校教育要引领家庭教育。既要坚定自己的办学理念,又要满足家长的需求,得到社会的认可。
最后,学校的服务对象也包括家长,学校应该承担家校协作的责任,以专业性来引领家长,给家长提供好的指导和帮助。
---索取资料,预约看校---